{###_dreami/1/1099730114.jpg_###}
  今天剛看完這部片,雖然它用中文配音,讓觀賞情緒多少受到影響,但看完後,仍然被感動了。

  死者已矣,生者如何處置這份懷念對方的心情?

  《情書》採取追本溯源的方式,從對方的親人、過去就讀的學校做探索,但真相令人心疼,直到最後才明白對方的心意。

  《在世界中心呼喊愛情》乍看之下很平淡,但平淡的基調中,泛出濃濃的情意,因為深愛對方,所以選擇遺忘和逃避。當小朔聽著亞紀的錄音帶,音容笑貌彷彿歷歷在目,生者與死者的鴻溝,也似乎一下子縮短。

  看到這兒,我不禁想起大江健三郎的《換取的孩子》。同樣以懷念為開始,大江自妻舅伊丹十三自殺後,每夜聽著他生前寄來的錄音帶,由於耳機形狀像大江兒時常見的田龜,他稱之為『田龜對話』。

  當朔太郎聽著亞紀的聲音時,回憶衝破時空,把死者的聲音再度重現,令人難以相信亞紀已經不在了-藉著不斷地聽她的錄音帶,去回憶、追弔對方,這毋寧令人感到他在逃避。

  大江也是如此。當妻說出:「雖然我並不認為你那麼做,是為了要到吾良那一邊而做準備……」,(吾良為伊丹的化名),大江每夜聽著吾良的錄音帶,然後跟他講話,對他家人而言,心中感受也是很不好受吧?但對他而言,只有聽錄音帶,才能把他跟吾良連繫在一起,逝去的吾良藉由田龜重現,大江想從聆聽-回答的過程中,找出摯友自殺的原因。雖然與《在世界中……》動機不同,但兩者懷念的心情卻是一致的。

  《在世界中呼喊愛情》的愛情之所以淒美,在於豐饒的青春早早就凋謝,連讓人惋惜的時間都來不及;朔太郎與亞紀的愛情,凍結於死亡,卻又不是終點。當我們從三十多歲的朔太郎的觀點來看,就不難明白他的心情。十多年間,不知不覺地渡過,偶然間回頭,發現自己竟然一直都在逃避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情,亞紀是那般美好,她的一顰一笑,都那般動人,她不幸早逝,但自己呢?竟然忘了她!

  這時候,律子的存在是很尷尬的,她註定成為配角,為了襯托亞紀與朔太郎的愛情,她的作用是穿針引線,牽引出他們的因緣,這種安排或許是編劇需要,也讓結局有個美好收場,但還是覺得很牽強。

  總之,看《在世界中呼喊愛情》時,千萬不要用理性來看待,只管用感性來接收罷,借用張大春在序中引用的索因卡《死亡與國王的馬弁》,藉由牽亡者的訣別詞為它下註腳:

  死者已矣,忘了吧,就連生者也該置諸腦後。但願你們只把心思傾注在尚未出生的人身上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rea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